德国肖特玻璃厂推出一款突破性的玻璃材料,其厚度仅为70微米,几乎与头发丝相当,却能承受近180度的大幅度弯曲和折压而不受损。这些玻璃采用卷状形式供应,单片长度可达四分之一英里,比市面上常见的玻璃产品更薄且耐腐蚀。然而,从实验材料到实际应用电子产品,仍有一段漫长的研发之路需跨越,因为一款完整的计算机不仅需要显示屏,还需要处理器、内存等组件协同工作。
Leap Motion公司推出全新的软硬件解决方案Orion,专门针对虚拟现实领域。Orion传感器体积更小、更薄,兼容范围更广,专为VR设备设计,有望简化虚拟环境中的用户交互体验。随着Orion的问世,Leap Motion计划与更多硬件制造商合作,预计今年将有更多支持Orion的产品面世,以实现更加自然的手势控制。
日本三菱电机展示了其“空中展示”技术,可在任意位置投射约56英寸大小的影像,这项技术通过结合分离反射光和穿透光的光学元件“分束器”与反射光的“逆反射膜”实现。目前,三菱正致力于进一步开发,期望在2020年后将其应用于数字广告牌和娱乐领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Menlo Park公司推出基于红外线技术的“量子13”图像传感器,采用量子点微粒采集红外线,具有更高敏感度,现已开始商业化销售。这款传感器能应用于手机相机,开启自动识别模式,未来在虚拟现实技术普及后,可用于追踪手指活动或识别手势,实现更便捷、精确的控制。
美国科学家首次鉴定出代表孤独感的大脑区域——中缝背核。这一发现揭示了大脑如何在长期独处后促使社会动物寻求同类陪伴的机制。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人类社会性行为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Spread公司计划建立全球首个机器人农场,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农场预计在2017年中启用,采用工业机器人承担所有农业生产流程,包括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自动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谷歌秘密研究实验室Google X正在开发一种比空气还要轻的材料,旨在改变人类与天空的互动方式。这一项目仍在保密阶段,但阿斯特罗·泰勒透露,该项目已取得了进展。
Oculus故事工作室的创新总监萨什卡·昂塞尔德在纽约大学艺术学院开展讲座,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电影拍摄。这一讲座标志着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影教育领域的首次大规模应用,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虚拟现实电影的独特创作方法。
瑞士初创公司MindMaze获得了1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利用这笔资金研发用于中风病人的虚拟现实软硬件治疗方案。这一投资体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潜力,预示着其可能成为治疗中风的新手段。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并摧毁癌细胞,成为对抗癌症的新途径。在临床试验中,这种方法在某些癌症病例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为癌症治疗带来了希望。
谷歌发布的TensorFlow Serving项目旨在简化机器学习模型在产品中的集成过程,使得开发者能够更高效地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实际应用中。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空间天文台发现了宇宙早期超大质量黑洞释放的巨大长喷流,这一发现挑战了人们对早期宇宙中黑洞的认知,表明这类现象可能比预期更为普遍。
俄罗斯计划派遣机器人替代宇航员执行太空任务,以减少太空作业的风险。此举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在太空技术上的进步,同时也标志着其在太空竞赛中的新战略。
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