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桐庐的一座小山村里,74岁的宋炳芳老人正在“爱心食堂”等待无人机送来热腾腾的午饭。这架无人机飞越青山绿水,把送餐时间从过去的半小时缩短到了短短5分钟,展现了科技如何改变山区养老的服务模式。
长期以来,传统助餐服务始终难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桐庐县横村镇凤联村有超过24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三分之一。由于村子地势较高,道路又弯弯曲曲,老年食堂到最偏远自然村的距离让老人们很难按时吃到热饭。
凤联村的书记余伟标说,山路难走不仅让车辆通行困难,还常导致饭菜洒出来,严重影响了助餐的效果。但自从“富美号”无人机投入使用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这种无人机一次能装40公斤的东西,飞20分钟,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
圆通集团的工作人员表示,无人机的高效运行保证了饭菜能够准时送达,保持原有的温度。而桐庐县民政局认为,无人机送餐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政府与社会携手改进养老服务的成功案例。
目前,凤联村已设置了五条无人机线路,为168位山区老人提供服务。接下来,他们打算把这项服务推广到更多村庄,并尝试加入快递和药品配送等功能。与此同时,杭州全市都在努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希望实现更广范围的覆盖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一碗热饭”已不只是生活必需品,它还象征着社会的进步和共同富裕的理念。科技的应用让这份关怀直达每个角落,也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