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关于保护生理学的新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熊逐渐适应了无人机的存在。此前的研究表明,动物在无人机飞行时往往会表现出恐惧或压力反应。然而,通过心脏监测器来评估压力水平,研究人员发现熊在3到4周内就适应了无人机,并且这种适应状态得以保持。
无人机系统为生态学、野生动物生物学和保护工作中的数据收集带来了新的机遇。不过,一些研究记录了动物在无人机近距离飞行时的行为变化。由于无人机能够在低空飞行和盘旋,它们可能会比其他航空测量方法更打扰动物。实际上,许多研究都观察到了野生动物对无人机的反应。熊虽然不常表现出逃跑等恐惧行为(例如,每分钟心率仅为41次),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它们的心率会显著上升,达到每分钟162次。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美国黑熊是否能够适应反复的无人机暴露,并且即使在无人机飞行停止后,这种适应能力是否依然存在。研究人员利用植入式心脏监测器,测量了五只圈养熊在无人机飞行前后的不同阶段的心率。经过118天的无人机飞行暂停后再次进行测试,研究人员发现黑熊对无人机的耐受性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即便中断时间超过三个月,它们对无人机的耐受性依旧保持不变。
研究人员指出,适应性可能因物种而异。熊通常会习惯与人类频繁接触,因此在多次接触后表现出较少的恐惧;它们可能更容易接受新的干扰。相比之下,其他动物可能较难适应这种干扰。
该论文的主要作者Mark Ditmer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中的个体确实显示出了对最初无人机飞行的应激反应。”然而,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不应在野生动物附近进行近距离无人机飞行。尽管如此,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在保护领域,如反偷猎巡逻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带来积极的效果,而不必担心长期的高压力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