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样管无人机“黑飞” 人民日报关注

图灵汇官网

天津宝坻区建设了一块18万平方米的无人机综合验证场,提供了包括试飞、载荷验证、培训和科普在内的多种服务,有效解决了无人机生产企业的痛点。

“过去企业没有合适的试飞场地,只能四处寻找。京津翱翔基地开放后,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无人机制造企业将部分部门迁至附近,拥有了固定的场地,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仅半年时间就培训了1000多名学员。”天津中科无人机应用研究院副院长陆小娟表示。

此前,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起草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简称《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条例》试图解决无人机“黑飞”问题,探讨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如何合作,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在买卖环节,新规可能更加严格——轻型无人机销售备案或许会避免重复管理。

在深圳,无人机爱好者小柯和陈先生表示,他们购买无人机时都进行了个人信息登记。一电科技和天津腾云智航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民用无人机主要由消费者在民航局的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网站上进行登记。大疆公司采取实名激活的方式,用户在登记实名信息后才能激活产品使用。这种方式一方面确保了实名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流程,使得无人机具有唯一的识别码,便于追踪违规行为。

《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销售除微型无人机以外的民用无人机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公安机关备案,并记录购买者的相关信息,定期向公安机关报告。购买者也应进行实名认证,配合信息核实工作。

大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支持对小型及以上无人机进行实名销售备案,但对于轻型无人机的备案持保留态度。他认为,轻型无人机主要用于家庭拍摄和娱乐,属于日常消费品,实名销售备案可能会导致重复管理,而且许多购买轻型无人机的用户会将其作为礼物赠送,这可能无法保证购买者和使用者的一致性。

在飞行申请方面,现行制度相对复杂,尤其是禁飞区的飞行申请。天津飞手韩杰表示,全国各省市都划定了无人机的禁飞区域,想要在禁飞区内飞行,必须申报飞行计划,并提交一系列材料。然而,近年来未经批准的“黑飞”事件时有发生。深圳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透露,2017年全年,除了特殊时期外,经过正式申请并备案的无人机飞行活动不到5次。

为了简化申请流程,深圳计划开放部分空域,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受理审批。《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微型无人机在非禁飞区飞行无需申请飞行计划,轻型和植保无人机在指定适飞空域飞行同样无需申请飞行计划,但需要实时向综合监管平台报送动态信息。这一规定有望缓解“黑飞”问题。

监管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虽然一些企业采用实名激活、禁飞区域限制起飞等技术手段,但仍有技术漏洞存在。部分无人机的安全限制可通过物理屏蔽方法破解。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一线执法人员常常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不过,《条例》征求意见稿在第六章明确了法律责任条款,旨在强化监管力度,为执法提供法律依据。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廿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