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大扩展,任务能力全覆盖,环球时报探访“翼龙”无人机生产线

图灵汇官网

导读

【自贡行记:中国无人机新名片“翼龙”】“翼龙”系列无人机以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卓越表现和在国内多次重大应急救援中的出色表现,成为了“中国智造”的新名片。《环球时报》记者亲赴四川自贡,深入探访中航无人机在自贡航空产业园的生产试飞基地,揭秘“翼龙”系列无人机如何在保障国计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无人机应用场景日益广泛

在自贡的中航无人机生产试飞基地,刚刚完成组装的“翼龙-1”、“翼龙-2”等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披上了“中国应急”、“中国气象”的特色涂装,成为应急救援和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新型技术力量。作为功能强大的空中平台,“翼龙”系列无人机在多个行业应用中展现出其价值,特别是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

高科技展示与实际应用

在飞行演示中,携带光电吊舱和合成孔径雷达的“翼龙-2”无人机,不仅展现了自主短距起降和灵活机动的能力,还通过机头下方的高清光电吊舱精准识别目标,并实时传输画面。这一系列展示不仅体现了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潜力,也彰显了其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

应急救援中的“翼龙”身影

“翼龙”系列无人机在2021年河南省特大暴雨救灾、应对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1号台风“海葵”的救援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搭载光电吊舱、通信中继吊舱等载荷,为灾情探察和救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科技创新与未来发展

“翼龙”系列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除了在应急救援、气象服务领域的初步探索,未来还将结合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全产业链共同推进无人机在更多领域的高效应用,如科考、测绘、物流等。无人机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旨在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无人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中国无人机产业链的完善

面对低成本无人机的创新性应用带来的挑战,中航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强调了不同类型无人机在设计思路、可靠性、成本等方面的差异,并指出中国无人机正在推行型谱化发展。通过整合产业链,优化成本结构,中国无人机正逐步构建起成熟、完善的产业链生态。

无人机技术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无人机技术将向高端智能方向发展,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从遥控、程控向全自主控制转变。无人机将提供定制化功能服务,实现“一机多用”,适用于地形测绘、环境监视、目标指示等多样化的作业场景。同时,无人机作为空中数据端口,将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据服务,支持不同行业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等操作,推动数据驱动的决策。

结语

“翼龙”系列无人机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和高性价比,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无人机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创新能力和应用潜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瑞为技术
    下一篇

导读:根据海外飞友@Roland Quandt爆料,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更多的大疆DJI Mini 4 Pro的更多详细资料,大疆DJI Mini 4 Pro将配备360度全方位主动追踪、34分钟飞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