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北京香山论坛“人工智能安全”专题会议在京隆重开幕,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多位知名专家与行业巨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军事及其他领域应用与治理的关键议题。
在会议现场,乌克兰危机中无人机的频繁亮相以及AI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成为热议焦点。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指出,无人机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其遥控操作主要依赖于操作员使用VR眼镜进行指挥。AI技术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不仅重塑了现代战争模式,还引发了对潜在社会影响的深思。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科学与政策高级顾问尼尔·戴维森强调,AI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对人类及生命的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他提出,AI控制的自主武器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国际社会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平民与民用设施的伤害。对于某些致命性自主武器,应考虑采取限制措施,避免重蹈地雷等传统武器的覆辙,即在大规模使用前先进行评估与共识形成。
近期,基辛格与合作者共同撰写的新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全球安全格局与世界秩序。该书指出,AI武器具备三大独特优势:集中于大型公司与私人部门、技术易于复制导致非政府组织获得能力提升、小国亦有机会掌握先进技术。秘鲁国家高等研究中心马林·阿里斯塔研究所主任罗伯托·比斯卡多建议,应成立专门的国际治理机构,由联合国主导,制定AI应用标准,确保伦理法律准则得以实施。
除了军事层面,会议还聚焦于AI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与治理策略。外交部军控司参赞高会君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三项基本原则:确保可预测性、坚持伦理先行、逐步建立健全法律与规章制度。他呼吁,国际社会应加强技术合作与信息交流,确保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平等、公正,特别是在尊重各国政策差异的基础上,推动形成广泛的国际共识。
高会君进一步阐述,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的成熟治理经验与大国胸襟,体现在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中国提议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机构,以协调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问题。此外,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角色增添了新的注解。这一倡议旨在回应全球对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关切,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凝聚国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