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低空经济被定位为具有巨大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诸多城市竞相追逐的“新赛道”。这一领域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进,不仅重塑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孕育了前所未有的产业生态。
新年伊始,深圳率先启动“空中出行”版图扩张计划,燕子湖会展中心成为直升机通勤的热门站点,缩短了往返市中心的时间,将原本耗时一小时的车程压缩至13分钟。与此同时,安徽与湖南两地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商业化应用与全域低空开放政策。
无人驾驶飞行器常态化运行:全球首款商用无人驾驶飞行器在合肥骆岗公园开启了日常飞行,标志着无人驾驶技术在低空领域的实际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全境低空开放:湖南全省实现了低空自由飞行,用户只需简单规划即可实现“想去哪就去哪”的便捷体验。
长沙飞行服务站:实时监控系统下,数十架飞机穿梭于蓝天之上,确保了飞行安全与高效管理。低空空域被划分为179个区域,每一片区的飞行时间与路径都得到了精确规划与监控。
无人机应用:低空热力图上,新增的两家航校与无人机送货试点项目在县城如火如荼进行,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绵阳北川无人机测试基地: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企业参与无人机测试与研发,涵盖产业链上下游,从发动机、电池到整机制造、航空培训等多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企业集群效应:北川地区已有多家企业计划入驻或已入驻,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培训的全方位产业布局,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快速成长与创新。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加速了科幻场景变为现实的步伐,更为社会带来了万亿级的新赛道,催生了数万个新职业岗位,激发了多元化的创新与合作。未来,低空经济的潜力还将持续释放,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