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喷洒农药闯祸 责任谁来担

图灵汇官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它不仅在农田的施药、施肥、播种等环节展现出显著的效率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最近,一起因无人机喷洒农药导致邻近农田受损的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披露了这起事件的详细情况。农田主许某在江苏宝应承包了约200亩土地种植水稻。2021年6月的一个凌晨,为了清除稻田内的杂草,许某首次尝试使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然而,由于当天风力较大,无人机喷出的药液飘散至周边区域。两天后,邻近农田的主人崔某发现自家200亩芡实田出现了异常——叶片发黄、生长停滞。崔某立即联系了许某的妻子刘某,要求对方解释原因。刘某回应称,使用的除草剂浓度不高,建议崔某采取补救措施,使用碧护产品。尽管崔某遵照建议进行了处理,但芡实田的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事态的发展,到了芡实收获季节,崔某农田的产量与以往相比显著下滑。双方因赔偿事宜产生争执,并最终通过当地派出所的调解未达成一致意见。崔某遂决定将许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其经济损失。

庭审过程中,许某辩称其农田与崔某的芡实田相隔较远,且无人机喷洒作业时的高度仅为2米,与双方田块间的田埂高度相近,故无人机作业不可能对崔某的芡实造成影响。然而,法院综合考虑无人机喷洒作业时的风力、风向、双方农田的位置关系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当事人陈述等证据,认定无人机喷洒农药与崔某芡实田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同时,法院考虑到无人机喷洒农药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要求许某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承担举证责任。鉴于崔某难以提供确切的损失数额,法院依据事发后的现场视频、照片、收入记录以及农业专家关于当地近年芡实平均产量的评估,综合考量了受损面积、受损程度、补救成本、正常产量和市场价格等因素,最终判决许某赔偿崔某各项损失共计3万元。

此判决执行后,许某主动履行了赔偿义务,崔某得到了相应的经济补偿。这一案例提醒广大农业机械使用者,在操作无人机等设备时,务必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充分考虑天气、风向等外部因素,合理规划无人机的高度和飞行路径,以防因操作不当引发法律纠纷。若不幸发生损害,受损方应立即采取措施固定证据,必要时可通过公证手段对相关证据进行确认。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裴常文
    下一篇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丁琳、蒯挺、叶其林、谭玉玲、赖金艳、吴颂丹摄影报道)昨日,暴雨持续袭击韶关多地。韶关各级政府和消防、公安、武警、民兵等大批救援人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