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疫情驱动的自动化需求增加,工业机器人市场迎来显著增长。深圳,作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领跑者,已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2021年,深圳智能机器人产业的产值达到89亿元,拥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最新制定的《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计划(2022-2025年)》明确了未来目标:至2025年,深圳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60亿元,其中无人机产业尤为突出,将形成百亿规模。
当前,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无人机(船)在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需求激增。深圳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结构完整,特别是在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机器人本体及集成应用等方面均有深度布局,其中伺服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特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管网管廊、医疗、能源、环保、农业、地铁、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
为了实现产业升级,《计划》提出一系列战略举措,包括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应用、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增强支撑能力等。目标是到2025年,深圳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计划期内,将新增1个省级或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出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以及20家技术中心。此外,将实施一系列电子信息、汽车、教育、安防、物流等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一批深度应用案例,促进智能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深圳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作军对此表示高度认同,认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扶持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作为国内高端制造工控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汇川技术所属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是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疫情挑战,汇川技术持续推出新品,丰富机器人产品线,深受市场青睐。
付作军指出,研发投入是衡量高端制造业实力的关键指标。2021年,汇川技术的研发投入高达16.85亿元,占销售额的比例为8%至10%。他认为,要推动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及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端人才,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体系。目前,汇川技术已服务于70个细分领域,其中40多个领域实现了规模以上覆盖。未来,公司将深耕产业链上下游,着力解决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关键环节的“卡脖子”问题,持续引进高端人才,实现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计划》强调引进国内外顶尖创新人才和团队,提升人才引进的精准度和产业匹配度。付作军认为,高端研发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持,这是深圳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深圳正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市场环境,鼓励技术开放共享,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