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打造“韧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智慧住区、深入推进 5G + 车联网
AI黑石
2024-12-06 09:21:12
图灵汇官网
加速新型城市基建,构建更具韧性的城市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增强城市的整体韧性,确保城市运转更加安全、有序、智能且高效。
目标设定
- 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高水平韧性城市建成,城市运行的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更加智能、高效。
主要任务
1.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 对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暖、消防等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
- 加快公共区域和道路监控等安防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 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新建市政设施需同步完成物联网设备的设计、施工、验收和投入使用,老旧设施逐步实现智能化改造。
- 构建地下管网“一张图”系统,实现地下管网的三维立体智慧化管理。
2. 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 以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和城市出行优化为突破口,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和公共设施的融合感知体系。
- 推广“5G+车联网”技术,逐步普及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功能。
- 规划城市物流配送设施,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配送网络,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提升应急物资中转能力。
3. 打造智慧居住区
- 支持符合条件的居住区结合完整社区建设,实施公共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智慧化安全防范、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 推广智能信包箱等自助服务终端,加强社区安全管理。
- 发展智慧商圈,构建多方参与的数字化社区安全管理体系。
4. 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能化水平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动态掌握房屋隐患情况,重点排查老旧住宅电梯和房屋抗震性能等问题。
- 创建房屋建筑信息动态更新机制,逐步建立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综合管理平台。
5. 推进数字家庭建设
-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家居产品的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操作系统生态。
- 加强智能布线,提升电力和网络连接能力,满足数字家庭的需求。
- 鼓励既有住宅参照新建住宅安装智能设备,对传统家居进行数字化改造。
6. 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 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型。
- 深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提升设计、施工和运维的协同水平。
- 推广自动化机械、建筑机器人和3D打印设备的应用。
7.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 整合基础地理、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三维数据以及城市运行数据,构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 推进CIM平台的实际应用,加强与其他基础平台的协作。
8. 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 实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的“一网统管”,加强与现有平台的对接。
- 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
9. 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
- 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攻克核心技术难题。
- 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构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标准框架。
- 注重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
10. 创新机制体制
- 探索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模式和商业路径。
- 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推动多元化融资体系。
- 鼓励地方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长期贷款支持。
11. 确保网络安全
- 落实网络安全法规,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和智能设备的安全防护。
- 推广安全可控技术,加强对关键数据的保护。
通过这些措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力推动韧性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