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领域,晶晨股份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据了显著优势。
SoC芯片主要用于视觉处理、音视频编解码及向其他功能组件发送指令等主要任务。晶晨半导体将芯片应用于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等设备。知名品牌如TCL、创维、小米等均采用晶晨半导体的智能电视芯片;百度、Google、Amazon、小米的智能音箱也依赖于晶晨的AI音视频系统终端芯片,可以说,晶晨的产品已经渗透到众多家庭的生活空间。
在晶晨股份的收入结构中,智能机顶盒芯片业务长期占据最大份额。2017年,这一领域的收入一度占总收入的75%。然而,2018年OTT机顶盒的增长速度放缓,直接影响了芯片的销量。
面对市场波动,晶晨半导体过去依靠智能机顶盒业务获得高收入的方式遇到了瓶颈。那么,未来能否找到新的盈利点?高增长能否继续?
占领客厅:领跑12nm制程
目前,全球从事音视频智能终端SoC研发的主要公司除了晶晨半导体外,还有联发科、海思半导体、智恩浦半导体等。联发科和恩智浦半导体的业务规模远大于晶晨股份,但它们的产品侧重点有所不同。联发科专注于智能手机、智能电子等领域,恩智浦半导体则侧重于汽车领域。相比之下,晶晨股份专注于音视频终端芯片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海思半导体在智能机顶盒芯片业务方面与晶晨股份形成了直接竞争,2018年,海思半导体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居首位,晶晨半导体紧随其后。
当前,市场上智能机顶盒芯片、智能电视芯片、AI音视频系统终端芯片的主流制造工艺为28nm,但晶晨股份在2018年率先引入了12nm制程工艺。相比28nm,12nm制程工艺能够显著改善电路控制并减少漏电量。此外,晶晨股份还研发了4K超高清机顶盒系列SoC芯片,该芯片已应用于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魔盒。
先进的技术水平与晶晨股份较高的研发投入密切相关:2016年至2018年,其研发投入均超过2亿元,2018年研发投入达到3.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88%。
由此可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晶晨股份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终端SoC芯片这一细分领域,晶晨股份已经逐渐崭露头角。
市场上智能机顶盒分为IPTV机顶盒和OTT机顶盒两种类型。IPTV机顶盒通过三大运营商管控的专网传输,主要提供直播服务,代表产品为广电机顶盒;OTT机顶盒通过公共互联网传输,受政策限制,需要安装第三方应用才能提供直播服务,代表产品包括小米盒子、天猫魔盒等。
根据格兰研究的数据,2018年,晶晨股份的智能机顶盒芯片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海思半导体。而在OTT机顶盒芯片这一细分领域,晶晨股份的市场份额居首。然而,由于近年来OTT机顶盒市场不景气,晶晨股份的智能机顶盒芯片业务虽然在收入结构中占据首位,但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81.42%降至2018年的55.62%。
根据晶晨股份2019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机顶盒芯片收入同比下降7.53%,这与OTT机顶盒销量下降有关。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7年OTT机顶盒新增激活3842万台,比2016年增长20.59%,但到2018年,新增激活量仅3847万台,销量增长乏力。
OTT机顶盒销量承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政策规定其不得提供电视频道直播服务,另一方面则是相对于IPTV机顶盒,OTT机顶盒缺乏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强力推动。
与OTT机顶盒的疲软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电视。根据格兰研究的数据,2012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智能电视消费市场销量从1610万台增长到5219万台,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渗透率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中国电视机出货量为1.88亿台,智能电视渗透率为27.71%,这意味着智能电视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从而带动智能电视芯片需求的增长。
市场需求的下降在晶晨股份的收入结构中有所体现:2017年至2018年,智能电视芯片收入从2.51亿元增长到5.44亿元,增幅达116.73%,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22.91%上升至35.23%。
2018年,晶晨股份将智能电视SoC芯片的工艺节点提升至12nm,研发出支持8K解码的芯片,该芯片年出货量超过2000万颗,在国内市场名列前茅。
TCL、创维、小米等知名品牌不仅是晶晨股份的客户,也是其股东。在晶晨股份的股东名单中,TCL、创维和小米分别持有晶晨股份11.29%、2.03%和3.51%的股份。这种深度绑定有利于晶晨股份的芯片业务销售及长远发展。
从智能机顶盒增长放缓导致芯片销售承压,以及智能电视市场蓬勃发展带动芯片需求增加可以看出,下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芯片的销量。过去作为OTT智能机顶盒芯片领域的领导者,晶晨股份不能再依赖单一市场获取持续增长,寻找新的盈利点变得至关重要。这次,晶晨股份将目光投向了AI音视频终端芯片。
智能家居再添动力
随着消费类智能电子终端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AI音视频系统终端逐渐崭露头角。具体而言,这类产品具有音视频解码功能,并提供物体识别、人脸识别、手势识别、远场语音识别、超高清图像、动态图像等输入和输出功能。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音箱、耳机、车载音响等,还包括网络监控摄像机、行车记录仪、智能门禁等。
晶晨股份在AI音视频系统终端领域的收入主要来自智能音箱。近年来,智能音箱市场发展迅速。根据Canalys的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箱销量首次超过美国,市场份额达到51%,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音箱市场。2020年第一天,阿里巴巴宣布将人工智能实验室天猫精灵业务升级为独立事业部,显示了阿里巴巴对物联网(IoT)布局的重视,智能音箱成为一个重要切入点。
智能音箱市场已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2019年第三季度,天猫精灵、百度、小米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3.3%、33.1%和26.9%。作为芯片供应商,晶晨股份的客户包括百度、小米、若琪、Google、Amazon等相关企业。
以小米的小爱音箱为例,根据小米集团2018年年度报告,截至2018年底,小爱音箱累计出货量超过900万台。随着智能音箱市场的爆发,晶晨股份的AI音视频系统终端芯片销量也大幅增长,2018年同比增长846.06%。
在智能音箱市场的热潮背后,也有一些“冷思考”:对于晶晨股份这样的企业来说,其在细分领域提供的芯片是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意味着产品附加值较低。因此,保持高销量是企业规模扩展的关键。
过去,晶晨股份依靠智能机顶盒这一稳定需求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2016年至2018年,营业收入从11.50亿元增长至23.69亿元,其中智能机顶盒芯片业务分别占据总收入的81.42%和55.62%。
然而,晶晨股份也意识到业务过度集中在某一领域带来的弊端,因此开始大力发展智能电视芯片业务,并在AI音视频领域进行初步尝试。
但这似乎还不够:娱乐性需求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且容易被新产品替代。具体来说,智能电视的普及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家庭对电视的需求降低;至于智能音箱,在其他智能家居未完全配备的情况下,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基于此,从募集资金的方向来看,晶晨股份希望拓展AI音视频芯片的应用领域,例如智能安防。此外,还计划加大其他产品的开发,如高级辅助驾驶(ADAS)芯片、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MEMC)模块的设计等。晶晨股份希望突破家庭客厅娱乐的舒适区,走向更广阔的安防和车联网场景,但这些领域并非其“主场”,作为后来者,风险不容小觑。然而,资本市场给予它押注多个赛道的机会,也许创造未来才是最好的预测方式。(来源:亿欧 作者:马诗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