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环保科技的深度融合
科技推动碳减排目标实现
这座建筑每年可节省大约160万千瓦时的电力,相当于节省了近482吨标准煤,减少约938吨二氧化碳排放。这样的成果是怎样达成的呢?
位于珠海高新区的水发兴业能源集团产业园研发楼,是一座集研发、办公、展示和科普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建筑。它获得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认可,并成为中国首个运行阶段达到零能耗建筑标准的建筑,同时取得了绿色三星级和LEED铂金级认证。
多项尖端技术的应用
这座建筑的辨识度很高。它地下一层,地上十七层,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高度70多米,从2013年开始设计施工,2017年投入使用。据水发兴业能源集团的总工程师兼研究院院长罗多介绍,这个项目整合了“季节调控型光伏幕墙”、“建筑优化调节”、“能源管理平台”以及“针对办公楼关键负载的智能微电网”四项核心技术,同时运用了建筑节能、非传统水源利用、自然通风分区设计等多种综合技术。
智能微电网的独特价值
“针对办公楼关键负载的智能微电网”技术有何独特之处?这项技术的供电模式与传统大电网不同。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无法满足用电需求时,储能逆变器会将电池储存的电能转换为可用电力供给负载使用;当电池电量不足时,系统会从上级电网获取额外电力补充;而光照充足时,多余的电力则被储存在电池内或输送回上级电网。
此外,这套智能微电网控制系统配备了智能继电保护功能,可以集成多种保护装置,实时监控并快速识别潜在问题,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其短期预测系统结合天气预报、通信工具和能源管理系统,误差控制在10%以内。
接近零能耗建筑的标杆
水发兴业能源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张玲提到,项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规划初期就对室外风、热、声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成功打造了一个低热岛效应的小气候环境。
项目的初始设计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50千瓦时,仅为广东地区办公建筑平均能耗的三分之一。经过四年的不断优化,能耗强度降低了近六成,单位建筑面积的实际能耗降到约21千瓦时每平方米每年(不含数据机房)。相比普通节能建筑每平方米每年96.62千瓦时的能耗,节能比例达到78%,实现了接近零能耗的标准。
张玲强调,这座建筑是华南地区首个同时获得铂金级认证、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和三星运行标识的项目,还荣获了“G20国际双十佳建筑实践领域最佳节能实践”等多项荣誉。
据悉,该项目是科技部国际合作课题CERC—中美清洁能源合作项目在夏热冬暖气候区的唯一示范工程。罗多表示,这个项目不仅展示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区域特色,还融入了许多前沿的环保技术,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