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公布IPO计划后,市场和行业都很关注。2025年9月2日下午,公司官方公布了IPO的重要进展和业务布局情况。公告显示,宇树预计在2025年10-12月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由中信证券负责辅导,到时会第一次全面公开运营数据。
公告同时公布了公司的业务情况。以2024年为例,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是65%、30%和5%。其中,四足机器人有80%用在科研、教育、消费等民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则全部面向民用领域,这清楚展现了公司的核心业务方向。
作为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出货量占比达六到七成的头部企业,宇树的上市进程一直受关注。市场对其上市的猜测从2025年春节后就开始了。当时公司特别说明,新股和老股交易都由融资负责人直接对接,没有中间人环节。4月,创始人王兴兴被问到上市计划时表示“后续有可能,不确定”;5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名字改成“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月宣布C轮融资后,“首选A股、次选港股”的上市路径传闻更清楚了,7月18日通过证监会辅导备案确认了计划。
推进上市的过程中,宇树获得了不少资本支持。2025年6月完成的C轮融资中,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吉利控股等大机构都参与了。之前红杉中国、美团龙珠、顺为资本等也投资过它。这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王兴兴直接持股27.81%,间接控制6.81%,总共掌握34.62%的控制权,为公司战略稳定提供了保障。和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借壳”的方式不同,宇树选择直接IPO,业内认为这种方式更能体现技术商业化的实际效果。
从行业来看,宇树推进IPO时,人形机器人领域正迎来资本热潮。相关数据显示,这个领域的融资规模从2020年的15.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5.6%,预计到2029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5.5%。
2025年以来,不少机器人公司加快上市。极智嘉、博雷顿已经上市,智元机器人在推进借壳,卧安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等准备在香港上市。宇树2024年营收超过10亿元,比优必选(2024年营收13亿元)低一些,但通过春晚机器人表演、人形机器人格斗竞技等活动,品牌在市场上很有辨识度。
公布业务结构数据的同时,宇树也强调了“民用机器人”的定位。和优必选侧重工业场景不同,宇树的四足机器人只有20%用在巡检、消防等工业场景,另外80%和所有人形机器人都用在科研、教育、消费这些民用领域。
行业专家提到,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落地需要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和场景应用深度结合,这可能影响公司对商业化节奏的判断。
上市申报文件提交后,宇树的研发投入比例、订单转化率等数据会公开。这些数据不仅影响公司估值,也能反映人形机器人技术从展示走向实际应用的进展。
机器人落地应用加快的背景下,宇树的上市表现可能会为整个行业的商业化路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