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正从科幻走向现实。2025年8月8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一场关于机器人的全球盛会——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这场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家优秀企业,带来超过1500件展品,其中100余款新品成为关注焦点。
随后,8月14日至17日,全球首个世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届时,百支顶尖机器人战队将同台竞技,为观众呈现一场科技与运动的完美结合。而在大会开幕前,8月2日,“E-Town机器人消费节”已在北京经开区拉开帷幕,提前点燃了公众对机器人产业的热情。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发展的体现。作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创新盛会,世界机器人大会已经成为展现技术成果和产业趋势的重要平台。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国。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成为机器人产业的第一梯队。北京已设立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协同。广东、浙江、安徽等地也纷纷成立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形成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们正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北京亦庄,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已正式开放。市民可以在这里观看机器人足球比赛,与仿人机器人互动交流,体验未来生活的便捷与趣味。
2023年以来,北京已有199种机器人在134种场景中落地应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机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海淀区的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吸引了20余个医疗机器人项目,北京经开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则推动着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占据近半份额,并以15%的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已突破10万台,中国厂商占据84.7%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收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增速在全球领先。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北京在科技与产业变革中的持续努力。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北京等城市通过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逆势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世界机器人大会不仅是一场科技盛会,更是北京乃至中国在智能时代的一次自信展示。它向世界传递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活力与发展潜力,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前沿技术的展示,更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