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这场为期五天的盛会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交流,许多人在展台前提出关于机器人应用场景的问题。这反映出公众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关注度正在迅速提升。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从本次大会展示的内容来看,行业正朝着“场景验证+成本临界点”的方向迈进。多家企业公开了他们在商业化方面的进展,包括优必选、星动纪元、宇树科技等在内的10余家公司,展示了各自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大会期间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超过1.9万台,总销售额突破2亿元。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认可,也预示着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实际应用中,工业柔性制造、教育、商业服务成为主要落地领域。例如,银河通用的“智慧药仓”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签约数百家药店,并计划年底扩展至100家;松延动力则在7月实现了105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交付;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合作,近百台远征A2-W将投入工厂使用;乐聚机器人在教育陪伴和物流运输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此外,一些企业还尝试将人形机器人引入医疗、市政管理等新兴场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布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未来两年内将在多个领域部署数千台机器人。这种探索为行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价格是影响大规模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去,一台人形机器人的售价高达数十万元,如今已逐步下降至5万元以下。以宇树科技为例,其最新发布的R1轻量版定价仅为3.99万元,相比此前的G1型号大幅降低。其他企业如松延动力、众擎机器人也纷纷布局低价市场。
成本的下降使得人形机器人逐渐具备进入家庭的条件。有业内人士指出,当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延长至10-15年,并能承担扫地、清洁等日常任务时,其经济性将更具吸引力。相比之下,目前市场上寻找月薪1000元的劳动力并不现实。
尽管行业热度持续上升,但仍有观点认为当前的订单潮尚未真正反映商业化成熟度。部分专家指出,人形机器人仍需在真实场景中进一步验证其价值。只有当它们能够稳定执行复杂任务,才能被广泛接受。
总体来看,人形机器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未来几年内有望实现更大规模的落地。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这项技术都有望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