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报道,近日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的咨询活动中,一款名为“小柒”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这款机器人不仅能够应对各类日常任务,还能进行复杂的决策支持,展现了其强大的功能。
“小柒”是由EX机器人集团与中央戏剧学院合作开发的AIGC仿生人形机器人。在本次中关村论坛期间,“小柒”与其他几款人形机器人一同展示,向公众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尖端技术。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展台前,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小星MAX”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款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的机器人不仅能完成基本的收纳整理和迎宾接待工作,还能进行库房搬运、快递配送,甚至可以负重上百公斤并进行跳跃,完成一些负重任务。这些复杂操作的背后,是星动纪元在硬件和算法方面的全面突破。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随着人们对于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交互和行动的实体化智能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英伟达CEO黄仁勋曾预测,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这表明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巨大潜力,使得国内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创业热潮不断升温。2022年8月,小米机器人研究实验室发布了首款仿生人形机器人Cyberone(铁大)。同年8月,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和上海期智研究院孵化的星动纪元成立,其旗舰产品“小星”已经完成了五次迭代。此外,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也在2023年相继发布了各自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具身智能技术将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商业价值和产业前景将远远超过现有的大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虽然能在文本处理方面发挥作用,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却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而具身智能机器人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显著提升人类的生产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王兴兴认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各个工业生产环节中实现无人化生产,从而大幅提高生产力。
随着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度逐渐从娱乐转向实际应用,专家学者和企业界都在探讨如何加速这些机器人的落地应用。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需求来看,人形机器人进入普通家庭只是时间问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家庭护理和陪伴服务的机器人将成为未来的重大需求。
王兴兴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生产、服务业以及家庭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也将显著降低,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每个家庭都将拥有自己的人形机器人。
为了让更多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许多企业正在探索适合家庭使用的应用场景。星动纪元联合创始人王扶月表示,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在服务、工业和科研教育领域得到应用。他们还在研发更加适应家庭环境的机器人,例如能够操作洗碗机和洗衣机的产品,以满足更多家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