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新时代找到了机遇。
景业智能(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于2022年4月在科创板上市,不到七年便实现了上市。公司专注于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和非核专用智能装备等,广泛应用于核工业、新能源电池和医药大健康等领域。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6亿元,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核工业智能装备和核工业系列机器人。
公司在国内核工业电随动机械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4月25日,公司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在执行的订单金额合计为2.09亿元,其中电随动机械手的订单金额为1.41亿元。
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来建良,截至2022年末,他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合计持有上市公司37.98%的股权。杭州行之远控股有限公司和杭州智航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都是来建良控制的企业,杭州一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则是员工持股平台。
来建良是60后,毕业于浙江大学。在创业前,他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任职,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还受聘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拥有教授职称。
2015年公司成立后,创始团队将赛道锁定在核工业智能装备领域。与此同时,来建良通过浙大校友与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建立了联系。这家单位联合其控股股东中标了中核集团某单位的设备研制项目,项目交付期非常紧迫。尽管公司是一家初创企业,但依然获得了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的信任,承接了该核工业智能装备样机项目。不到5个月,公司完成了设备交付验收。这一项目是核工业客户智能装备应用的首个项目。
经此一役,公司成功抱上了中核集团的“大腿”:2016年获得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认证,2017年开始与中核集团下属单位建立直接合作关系,2020年获得中核集团下属某单位4A级履约供应商的称号。
2020年12月,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中核集团下属投资公司)通过增资方式对公司进行了战略投资,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中核浦原持股比例为9.38%,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自此,公司与中核集团下属单位之间的交易成为关联交易,且2020年12月之前12个月内,公司与中核集团下属单位也构成了关联方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核浦原入股后,2021年公司销售给中核集团下属单位产品的毛利率明显低于2020年。其中,核工业智能装备产品方面,2021年销售给中核集团下属单位的毛利率明显低于其他客户。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两类客户对应的产品不同,导致毛利率存在差异。
从订单获取方式来看,近几年公司主要采用商务谈判、招投标和单一来源等方式,2021年商务谈判占比较高。招投标方式的客户主要为中核集团下属单位;商务谈判方式的客户则主要为核工业领域的总包方/集成商,如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等,这些单位多选择商务谈判方式采购相关模块。
2019年至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均接近100%。近两年,中核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贡献了主要营收。
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在核工业领域中,主要有三种销售类型:
在非核领域,2021年公司通过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单位等间接销售军用特种装备给军方。因此,从终端客户来看,中核集团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
然而,大客户依赖带来的一个后果是较高的应收账款比例。2022年,三大客户的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合计占比超过90%,账龄大部分在一年以内。
2018年以来,公司应收账款持续增长,占营收的比重较高,2022年占比达46.5%。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工业领域,公司主要根据客户订单安排原材料采购,一般不进行生产备货。2019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增速均较高,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66.4%。2023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近40%。
公司产品交付及验收多集中在第四季度,因此,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甚至可能出现季节性亏损。
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和核工业智能装备,均涉及核工业特殊作业领域,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因此,参与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公司成立后第二年便打入了中核集团供应商体系,这也体现了其实力。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除了来建良外,还有金杰峰和田利刚,后者主要负责核化工领域。两人均有持股。技术团队中不少人都有浙大背景。
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到44%。近几年,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研发费用率均在8%以上。2018年和2019年,公司承接了较多核工业预研类项目。据披露,后续年度核工业系列机器人预研类项目全部转化为工程类项目。可见,研发转化率还是不错的。
公司核工业产品可应用于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多个环节,包括铀矿开采、冶炼、转化纯化、燃料元件制造、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目前,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乏燃料贮存量日益增多,全国约90%的累计产生量贮存于电站内乏燃料水池中。公司业务在乏燃料后处理环节占比较高,2019年至2021年,在乏燃料后处理领域的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40.2%、43.5%和33.2%。在手订单中,乏燃料后处理领域的订单金额占比为68.8%。
目前,公司还在核工业全产业链方面进行布局,结合在研项目来看,在核药制备、新一代反应堆关键组件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公司产品主要为定制化生产,毛利率受产品结构、产品类型、材料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历史上毛利率存在一定的波动。2022年毛利率为47.7%,今年一季度提升至54.3%。2018年至2022年,净利率都在20%以上,受季节性影响,今年一季度净利率出现大幅下滑。
近几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长较为明显,2023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9%。
公司IPO募投项目主要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预计2024年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两个制造基地项目合计投资金额约5亿元。2023年6月5日,公司推出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预案,募集资金2.1亿元,投资项目为高端核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2023年6月16日,该定增事项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
2022年,公司资本支出金额较大,导致自由现金流出现大幅流出。2018年以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基本都为正,具备自我造血能力,2023年一季度转负主要受季节性影响。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为6.7亿元,资金较为充裕,历史上基本无有息负债。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2018年10月美国能源部限制对中国出口核技术,2020年6月美国国防部决定将中核集团等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公司作为核工业主要供应商也存在被制裁的风险。
另外,在客户体系内也存在公司潜在的竞争对手:
在这种背景下,公司也在拓展非核领域客户,主要包括南都电源(300068.SZ)、东阳光集团等。2022年,公司在研项目中除了应用于核工业领域的产品外,还包括非核领域的产品。
本报告(文章)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