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服务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抗疫过程中,服务机器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增长点。据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从以家用服务机器人为主导逐渐转变为以商用服务机器人为主导,市场规模从117.8亿元增长至400亿元。公共服务和教育领域的市场需求成为推动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动力。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服务机器人政策、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服务机器人市场结构、服务机器人趋势
服务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或半自主工作的机器人,主要服务于人类健康,而不参与生产活动。与工业机器人不同的是,服务机器人通常面对的是未知的工作环境,因此应用场景更加复杂多样。服务机器人可以应用于零售、物流、医疗、教育、安防等多个领域,实现引导接待、物流配送、清扫、陪伴教学、安防巡检等多种功能。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推动下,成员国之间的跨境贸易成本大幅降低,这有助于提升我国机器人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预计到2026年,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将继续迎来高速发展,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领域。
服务机器人的产业链上游涵盖了芯片、伺服系统、控制器、传感器、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机器视觉和语音识别系统。中游则包括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等整机制造。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餐饮、酒店、医疗、养老、家政、消防、物流等行业。
服务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日本、北美和欧洲等地已有多种服务机器人进入实验和半商业化应用阶段。美国正在将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欧盟也在加大民用机器人研发的投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在2022年达到155.5亿美元,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2020年,新冠疫情为服务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抗疫系列机器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增长点。
目前,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不仅包括科技公司和大型互联网企业,还有许多家电企业如美的等也涉足该领域。这些企业的加入,为服务机器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剧了市场竞争。
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链长且影响广泛,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分散发展阶段。加强核心技术与产品的攻关,对于国家重大需求与安全、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将通过加强前沿技术、核心部件与相关标准的研发,以及人才培养等措施,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服务机器人研制和应用聚集地。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基于国家统计局、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权威数据,结合深度调研数据、专家反馈数据、内部运营数据等,为客户提供商业决策支持。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现状与市场,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审慎判断,为投资者提供宝贵的决策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