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万元级别的SCARA移动工业机器人,臂长600毫米,负载能力6公斤,近期在北方的一个工业城市——宝鸡出现,令人颇感意外。
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迅速发展,变化频繁。不久前,市场上竟然出现了1.98万元的机器人产品。这不仅是对“中国速度”的进一步证明,也是国内机器人领域多年技术积累和合作成果的体现。这款1.98万元的机器人无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里程碑。这一事件引发了业界关于是否会有更多颠覆性的产品出现的讨论。记者为此采访了宝鸡思迈龙精密传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朝龙。
记者询问了刘总,除了价格低廉外,机器人的质量和后期维护成本如何?
刘总表示,该产品不仅具备独特的外观和结构,还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并提供了延长保修的服务。这款机器人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
关节减速机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包括各类机器人的算法和应用软件包。然而,最关键的关节减速机技术仍然面临挑战。思迈龙自2012年起便致力于工业机器人减速机的研发,历经多次尝试,最终成功研发出新型结构的减速机,并申请了专利。这种减速机在机器人每个关节的受力支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和精度。传统的减速机采用角接触轴承和交叉滚子轴承,而思迈龙则采用了YRT轴承支撑结构,其承载能力是前者的两倍以上,寿命更长。此外,思迈龙还在机器人谐波减速机的柔轮上进行了优化,使其在发生碰撞时能吸收50%的作用力,从而延长减速机的使用寿命。在功能测试方面,思迈龙的减速机在负载条件下,每分钟40转的速度下进行了40万次的连续正反运动测试,精度几乎保持不变。
结构紧凑、操作简单
考虑到企业用地成本上升的问题,思迈龙推出的这款机器人在整体结构上进行了优化,轨迹优化后的机器人可以在半径约40毫米的空间内移动,无需改变车间布局,便于安装。气路和多路IO输入输出接口均内置在机器人手臂中,减少了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外观简洁,适用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为了降低用户操作难度,思迈龙优化了机器人的操作流程,用户无需编程即可轻松操作,确保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使用成本
思迈龙一直秉持“打造中小企业用得起的机器人”的理念。除了价格低廉,这款机器人的维护成本也非常低。传统的机器人结构复杂,维护起来困难且昂贵,而思迈龙的机器人则是面向用户自主维护设计的。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可以自主更换故障部件,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此外,这款机器人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数控机床、铣床、加工中心等,实现了多功能一体化,为用户节约了大量费用。
在了解了这些信息后,记者继续询问了工业机器人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小企业普及化
预计在未来五年内,80%的中小企业都将采用工业机器人,这标志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那些未采用机器人的企业可能会被视为行业落后者。
细分领域集成商崛起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许多专注于特定领域的集成商,它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崭露头角,并逐渐向全国扩展。降低成本和节省人力是制造业企业主的主要诉求,因此这些细分领域的集成商在未来几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实力企业自建集成部门
由于成本低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可能会选择自行开发单机自动化单元。这类企业通常具备设计工装夹具的能力,只需组建一个小团队,加上本体厂家的支持,便能实现自动化改造。随着批量生产的增加,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中小企业受益
随着产业升级,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需求日益迫切。尽管大型企业在引进机器人时面临维护费用较高的问题,但随着国产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竞争加剧,中小企业将迎来更多的机会。集成商数量的增加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用户自主维护的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的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自主进行维护。据刘总介绍,此前一些工厂购买的进口机器人在保修期结束后往往被弃用,因为高昂的维护费用。思迈龙的机器人则考虑到了这一点,其减速机的设计使得用户能够在10分钟内完成拆卸和维护,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此外,思迈龙还提供了一系列易于更换的零部件,确保了设备的持续运行。
记者最后询问刘总,如此低价的机器人是如何盈利的,未来是否会推出更多新产品。
盈利模式
虽然机器人本体的利润并不高,但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公司关注的重点。机器人本体只是一个吸引客户的手段,后续的末端执行器、料库和其他辅助设备才是公司的主要盈利点。思迈龙拥有成熟的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和料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灵活的夹持技术和料库系统,这些技术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公司还开发了专用的送料系统底层算法,使得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物料位置,无需额外编程。随着批量生产的扩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另外,公司还针对集成商推出了专门配置的焊接机器人,六自由度,臂长1200毫米,负载6公斤,标配焊机、焊枪和送丝机等设备,售价仅为3.98万元。如果有特定品牌的需求,价格也会相应调整。
总之,当机器人的价格降至2万元以下时,它们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就像锉刀、虎钳或台钻一样。一旦投入使用,这些机器人将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以上是刘总为我们提供的详细解答,由此可见,所有产品最终的竞争焦点在于核心技术。也许这次北方的机器人企业真的能异军突起,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