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运营商在2024年实现了运营碳排放的首次下降,这一变化背后蕴含着行业发展的深刻转型。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移动数据流量增长了近四倍,但通过技术优化和绿色能源的应用,整个行业的碳足迹反而减少了。
过去几年里,中国市场的移动通信需求持续攀升,带动了能源消耗的增长。5G网络的快速扩张是其中的重要推动力,基站数量在过去五年内激增了30倍,覆盖范围从不足10%提升至90%以上。这种高速扩张带来了更高的能耗,但也促使运营商更加重视能效提升。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5G连接规模,超过10亿个设备接入网络,占全国移动连接总数的57%。相比之下,欧洲的5G用户数量仅为2亿,占比不到30%。大中华区在全球电信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包括设备制造、终端生产以及相关供应链环节。
GSMA的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运营商正在主动设定气候目标。已有四家运营商通过了科学碳目标认证,三家则获得了净零排放目标的认可。同时,多个关键供应商也承诺遵循类似的环保标准,推动整个产业链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在信息披露方面,中国运营商走在前列。几乎所有移动连接都已公开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数据,这为行业透明度提供了重要支撑。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了优势,运营商也在积极利用这些资源来降低环境影响。
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挑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供应链层面,许多运营商尚未完全披露其主要排放来源。如何准确测量和报告这些数据,仍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GSMA提出,到2030年,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的碳排放需减少一半,而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2024年的减排幅度为4%,虽然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但仍需进一步加快步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其在减排方面的突破对全球行业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