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许多老年人因对智能手机和网络服务不够熟悉,常常陷入一些意想不到的消费陷阱。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称,部分老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运营商开通了高额自动扣费项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位来自四川成都的女士反映,她的母亲自2018年起,陆续被开通多个套餐服务,包括“任我套餐”“全网会员权益月费”等。这些项目累计产生费用超过7000元。老人表示自己并不了解这些服务的具体内容,也没有主动申请过任何相关业务。她不识字,收入有限,从未使用过类似服务,却莫名承担了高额费用。
类似的案例也出现在江西南昌。另一位女士发现,她的母亲名下的手机号被开通了四个自动扣费项目,涉及QQ超级会员、百果园小福袋等多项服务。这些项目从2022年开始持续扣费,时间长达三年。尽管她多次联系运营商,客服仅表示愿意退还100元话费,并承诺取消后续扣费,但未能解决历史费用问题。
不少消费者指出,运营商在为老年人办理业务时,应确保其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包括收费标准、扣费周期以及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等信息,都应当清晰明了地告知用户。只有在保障知情权的前提下,用户才能做出自主选择,避免被误导或欺骗。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已开始加强监管。2023年底,工信部发布《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企业规范面向老年人的营销行为,禁止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同时,鼓励互联网企业设立专门客服热线,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通道,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如何让老年人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避免被不当消费困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相关企业,都应承担起更多责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服务机制,保护每一位用户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