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新推出的 Invites 应用近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指出,这款产品在功能设计上与现有市场上的其他应用存在高度相似之处,甚至可能触碰了苹果自身设定的规则。
Partiful 是一款专注于活动邀请的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它快速创建并分享个性化邀请。这款应用支持跨平台使用,且不需要订阅服务即可免费操作。而苹果的 Invites 则要求参与者必须提供电子邮箱地址才能确认参与,并且需要绑定 iCloud + 订阅才能使用部分功能。这种差异让一些用户和开发者开始质疑苹果是否在模仿已有产品的模式。
苹果在 App Store 审核指南中明确提到,开发者应注重原创性,避免简单复制现有热门应用的功能或界面。如果只是对已有产品进行微小调整就推出,不仅可能侵犯知识产权,还会让用户在选择应用时感到困惑。
类似的情况在过去也曾出现过。业内将这种现象称为“Sherlocking”,最早源于苹果在 OS X 系统中引入的 Sherlock 搜索工具,该工具被指借鉴了第三方应用 Watson 的功能。此后,这一术语常用来描述苹果对第三方开发者的功能模仿行为。
尽管 Invites 与 Partiful 在功能上有重叠,但活动类应用市场本身竞争激烈,已有多个成熟产品存在。比如 Evite、Paperless、Punchbowl 等,它们都提供了类似的活动管理服务。因此,目前尚无法确定苹果是否针对特定应用进行了抄袭。
对于用户而言,选择活动邀请工具时,可以关注其跨平台兼容性、使用便捷性以及是否需要付费订阅等因素。不同应用各有特色,适合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