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国信通院等机构发布的《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的5G技术正快速走向成熟,其应用步入全新阶段。自5G投入商用的五年来,其覆盖范围逐步扩展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管理及产品服务等多个环节,构建起完整的数字生态体系。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约318.9万个5G基站,平均每万人拥有22.6个基站。目前,5G行业应用已渗透进67个主要经济领域,累计落地超过9.4万个案例。“5G+应用场景”已成为提升效率、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促进数字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
5G在工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借助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改造、核心环节应用及网络安全保障,“5G+工业互联网”打造出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设备协作作业、柔性生产制造、现场辅助装配等多种典型场景。5G新基建不仅加速了产业链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还深入影响了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彻底改变了制造业的传统模式。截至2023年11月,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量已突破8000个,5G的应用场景已从生产监控和智能物流等辅助环节延伸至远程操控和设备协作等核心控制领域。
5G新基建还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田间和大棚内安装的各类传感器能实时收集数据,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水平。借助数字化手段,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产业迅速兴起,直播电商和即时零售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农村电商正成为乡村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在5G新基建的支持下,数据成为新型农业资源,手机变成新的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的职业形式,村民也能共享数字经济带来的收益。
5G还带动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持续创新。一方面,5G融合应用催生了对芯片、服务器、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巨大需求,为数字产业注入更多活力。另一方面,5G促进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智慧电力、智慧煤矿、智慧工业、智慧港口、车联网、智慧教育、智慧医疗、远程会议、智能家居和云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预计2024年,随着5G RedCap的商用推广,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为中高速物联网业务提供更优方案,可能成为5G规模应用的重要催化剂。推动5G深度融入社会经济需多方协作,汇聚力量,共同推进。
为降低5G网络运营成本,需提前规划并高效运行网络,同时建立重点行业的共性技术平台,支持工业芯片、模块、网关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通过深化融合应用,开展技术创新、集成创新、服务创新和数据应用创新,打造服务于制造业、能源、交通、医疗等行业的新场景,以点带面,推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5G应用场景。
最终,要培养龙头企业,加快推出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实现利益合理分配,构建健康的商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