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是贵阳将大数据融入政务服务的一个生动写照。近年来,贵阳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推出了诸如“跨省通办”、“云上办”、“一网通办”等一系列便民措施,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尽管如此,大数据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依然面临信息鸿沟、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例如,由于文化水平、地域差异、年龄差异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大数据政务服务平台的普及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些因素导致了不同人群在获取和使用大数据信息方面的“贫富差距”。2020年8月,一段关于老人因没有健康码而在地铁站受阻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对于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的关注。因此,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缩小人们在大数据信息获取上的差距,使大数据真正惠及所有人显得尤为重要。解决数字鸿沟问题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线上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大数据政务服务平台的知晓率;线下方面,则需设立相关窗口,配备专业人员,为那些处于大数据“弱势”地位的人群提供服务和指导。
持续利用大数据,还需保证数据质量。相较于传统数据,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系统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贵阳市政府已经建立了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网络平台,为多个政务大数据应用场景提供数据支持。这意味着,如果数据质量不过关,将会严重影响数据流转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下级部门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必须加强核查、调研和研究,确保所采集的数据是人们实际需要且有用的。在数据录入阶段,也需仔细校对,反复修正,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另外,大数据的安全保障同样重要。数据泄露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可能威胁到他们的财产安全。比如,今年3·15晚会上曝光的智联招聘和猎聘平台上大量简历流入黑市事件,揭示了知名招聘平台简历随意下载的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对个人信息造成极大威胁,还可能使个人遭受推销电话骚扰、诈骗甚至人身安全威胁。因此,保护人民的信息数据至关重要,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严格的保密措施。相关部门在引入技术公司或技术人员时,应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反黑”能力和强大的数据库系统,能够在面对黑客攻击时迅速响应并消除风险。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相关公司和平台的监管,加大对信息泄露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违约金,并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
大数据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贵阳应继续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使政务服务更加高效智能,成为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