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2022年网络战场风云变幻:漏洞成为关键武器与战略焦点
正文:
2022年,网络战的硝烟弥漫全球,漏洞已演化为威胁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新型武器,各国正激烈争夺这一现代军火的控制权与使用权。5月2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通过修订《出口管制条例》,推出为期七年的“网络安全物项”出口限制政策,以“国家安全”与“反恐”为旗帜,强化了对漏洞披露的管控力度。
漏洞,如今已成为网络空间的稀缺战略资源——“掌握漏洞者,即在网络战场上占得先机”。面对这一态势,企业与个人应积极采取措施,以技术手段抵御网络攻击。例如,即将发布的一款名为“青藤云幕漏洞无效化新品”的工具,旨在为用户提供一键屏蔽漏洞的高效安全解决方案,用户可通过“青藤云安全视频号”预约直播,一睹新品风采。
我国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加强对漏洞管理的监管力度。自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发布,到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再到2021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与《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的公布,以及2019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执行,各个层面均强调了对漏洞的关注与重视。
当前,漏洞攻击依然是威胁行动者偏爱的网络攻击手段,而漏洞治理则成为安全运营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据CNVD官网统计,过去十年间,漏洞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高危漏洞占比高达33.35%,数量超过5万条。同时,老旧漏洞的存在不容忽视,它们是导致网络事件频发的“元凶”。
漏洞攻击的严重性不容低估,如“log4j”漏洞,被视作互联网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漏洞之一,其影响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堪比2017年的“永恒之蓝”漏洞。面对资产脆弱性扫描动辄上百个漏洞的挑战,企业需聚焦于那些真正威胁资产安全的漏洞,即那些能被有效利用且对资产构成实质威胁的漏洞。据统计,此类漏洞仅占整体漏洞数量的1%左右,但其对企业的威胁却是巨大的。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虽提升了生产力,但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网络设备、安全产品与智能设备的漏洞占比逐年攀升,凸显出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必须同步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
面对这一现状,传统漏洞防护方案如网络IPS、主机IPS与WAF等虽有一定效果,但在处理老旧系统无法打补丁的情况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信息收集作为漏洞攻击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减少开放服务端口、隐藏资产信息与脆弱性信息,可以有效提高攻击门槛,延长攻击时间,为其他安全设备发现异常争取宝贵时间。
青藤云幕NPatch漏洞无效化新方案,旨在从南北向与东西向两个维度构建全面的防御体系,包括恶意漏洞探测防御、漏洞定向攻击防御与病毒利用漏洞扩散防御,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网络环境。6月29日,青藤将举办新品发布会,敬请关注“青藤云安全视频号”,共同见证这一创新技术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