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企业而言,大模型时代下的“应用为王”策略构成了难得的战略机遇。特约撰稿人杜小鲸深入分析了这一趋势。
2023年春,AI领域迎来了一场“疯狂三月”,国际大机构如GPT4、MetaAI和斯坦福等相继发布AI大模型。在国内,百度文心一言率先打响第一枪,随后华为盘古、360智脑、商汤日日新、阿里通义千问、京东灵犀、昆仑万维天工、科大讯飞星火、腾讯混元等相继登场,引发舆论热议,被称作“千模大战”。
6月26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发表主题演讲《大模型重塑数字世界》,强调了新的国际竞争关键点在于大模型上的原生AI应用数量及其对生产效率的提升。
大模型的竞争虽热,但业界已开始思考,中国未来的AI大模型发展是否仅依赖于“数量取胜”。李彦宏指出,决定大模型潜力的关键在于其平台上原生AI应用的数量及其质量。
百度文心大模型已迭代至3.5版本,相较于3月的3.0版本,训练速度提升了2倍,推理速度提高了17倍,模型效果累计提升超50%。百度的十年积累和市场竞争驱动下,文心大模型在应用层展现出强大竞争力。
李彦宏强调,未来所有应用都将基于大模型开发,每一个行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大模型。百度作为行业领导者,致力于成为AI开发者首选的基础模型之一。
面对移动互联网技术进步的瓶颈,大模型的出现为实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AI的应用在国际上已成为现实,如DoNotPay等应用,通过AI帮助人们解决法律纠纷和撰写法律文件。
中国在大模型时代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大模型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平台机遇潜力;另一方面,大模型研发后的实际应用仍是关键,国内企业需进一步认识到这一点。
在AI技术发展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李彦宏在介绍百度文心大模型3.5版本时,特别强调了安全升级的重要性,确保数据质量和生成效果的同时,增强内容安全性。
大模型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在中国语境下,大模型的应用将更侧重于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李彦宏的观点为中国企业指明了方向,即不仅要挤上技术竞赛的“牌桌”,更要充分利用原生AI应用,实现数实融合,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